当前位置:首页 >> 林俊杰

中国宏观调控何以如此频繁0热水系统

2022-09-03 00:13:25  范星娱乐网

中国宏观调控何以如此频繁

在最近一段时间内,一连串儿“过分红火”的宏观经济统计数字排队出炉,贷款和投资增长尤其显得“高烧不退”。官方立刻在第一时间有所动作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,可能会对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,尤其是货币政策。而新华社发表评论:“当前我们必须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。”

中国宏观经济新一轮调控正在平静起步。

【主持者言】当今世界,除了极少数仍然坚持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如朝鲜,在其他两百多个国家中,中国大概是政府对经济实施“宏观调控”最频繁的,其所用的手段也是最多的。尤其是最近几年,“宏观调控”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“家常便饭”。这一现象或可说明,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已经面临着一种制度性的瓶颈。

回顾一下改革的初期和中期,“宏观调控”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政府的“头等大事”,因为那时的改革主要表现为“增量”,而在“存量”与“增量”之间,存在着很大的“开阔地”,实行“双轨制”尚可以“相安无事”。然而现在不同了,“增量”的发展已经饱和,而“存量”又不肯退让,两者之间不再有那片“开阔地”,原先并行不悖的新旧体制开始“短兵相接”,使经济的运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和摩擦。而身兼“裁判员”和“运动员”双重身份的政府又无法超脱地实施真正“宏观”意义上的调控,其“看得见的手”经常不由自主地要干预微观经济领域,结果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,其调控也常常是“按下葫芦起了瓢”,于是乎只好“一轮接一轮,永远没个完”。

事实证明,我们的改革思路还没有真正打破“鸟笼经济”的束缚而转到完全的市场经济上来,我们的意识里还顽强地存在着“计划与市场相结合”的折衷主义的思维,典型的表现就是不肯更进一步地实行“国退民进”,不肯放弃政府对资源性市场的垄断,不肯放弃自己本不该兼任的“运动员”的角色而去专心致志地当好“裁判员”。

简而言之,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新旧体制再也无法相互兼容的地步,实行了20多年的“双轨制”已经走到了尽头。尽管中国的经济仍然在高速增长,但如果不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,如果政府不肯从微观经济领域全面退出,不肯放弃自己手中配置资源的权力,那么,我们就无法改变目前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,政府就无法摆脱现在这种名为“调控”、实为“干预”的经济管理方式,中国也就无法建成真正的、完全的市场经济。

上一篇:1-5月国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下一篇:四小龙引领创新

兰州ICL 晶体植入手术私人珍贵记录从1750度到1.2经历了什么

痤疮的主要诱因是什么

长春哪家医院能看跖疣

李忠伟医生

皮炎患者平日里应该有哪些禁忌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